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37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视野知行社]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27 09:07: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igerwei 于 2016-7-27 09:12 编辑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


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管理层制定长远规划,需要财务、人力资源、生产和技术等部门的通力合作。而成功认定后,它所带来的收益也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明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能有力地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为企业的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提供有利帮助。此外,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吸引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出发点是使企业获得税收上的优惠,而落脚点则在于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综合内部各种资源,进行筹划安排,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本文在研读2016年最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新《工作指引》)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条件进行了分析,梳理了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工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对相关企业有所帮助。
一、确定企业知识产权和主要产品
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这里的主要产品在新《工作指引》中又做了进一步的界定,高新技术产品是对其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重点领域》),主要产品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且收入在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中超过50%的产品。企业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主要产品的关系如下图:
file:///C:/Users/%E9%AD%8F%E5%BB%B6%E6%A3%A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由此可见,新政策里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收入须占总收入的60%,而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只要占总收入的30%即可达到条件。
因此,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前,企业需梳理哪些产品的技术符合《重点领域》,哪些不属于,以及对其产品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哪些拥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哪些没有。以有无知识产权和对知识产权是否拥有所有权为标准对企业产品收入进行分类,并建立辅助核算,将收入区分开来,并判断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
二、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这一条件与旧《管理办法》相比明显放宽,取消学历限制,不再区分科技人员与研发人员。但新《工作指引》仍然规定兼职人员的工作时间要满183天。
对于该条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对科技人员建立单独的花名册,制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完善科技人员考勤、考核、奖惩制度,对科技人员的工资发放、社保缴纳、劳动合同进行单独管理,以确保科技人员比例的准确计算和研究开发费用中的人员人工费的准确核算。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研发机构
内部研发机构建设是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的核心基础工作,如果企业连研发机构都没有,那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也就无从谈起。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七款规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如何判断企业创新能力达到要求,新《工作指引》中对四项指标列明了标准,其中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占到20分。主要指标如下:
1、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编制了研发费用辅助账;(≤6分)
2、设立了内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6分)
3、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4分)
4、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优秀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4分)。
企业为完善内部研发机构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工作章程,规范研发日常管理;
2、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梳理企业生产业务流程,或者根据市场部门反映的客户需求,寻找切合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点,确定研发活动,做好研发项目立项报告、结项报告审核;
3、联合企业市场、财务、生产部门,对拟立项研究开发项目进行市场调研、成本预计、收入利润预估,论证拟认定研发项目的可行性,并参与制定研究开发项目的预算;
4、组织指导研发项目的具体实施,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这是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的核心任务,使企业满足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要求;
5、对研发成果进行鉴定,组织申报各级行业组织或者政府部门举办的科技成果奖项;为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材料依据;
6、对科技人员进行日常考核,联合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并执行奖励制度。
四、完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
新《管理办法》第十条第五款确定了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工作指引》中规定,企业应按照研究开发活动的定义填写附件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中的“四、企业研究开发活动情况表”。
《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六款规定: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第十条第七款中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净资产资产和销售额成长性指标,《工作指引》中也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也是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达到的条件。
因此,建议企业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加强研究开发活动的预算管理,严格划分相关费用和收入,设置“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三级项目明细/四级(人员人工、直接投入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三级项目明细/四级(人员人工、直接投入等)”、“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等科目及总分类账对高新技术研发费进行归集,做好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分析,在满足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各项指标的同时,准确掌握研发的效率和质量,切实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五、按程序进行申报,按要求准备资料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

file:///C:/Users/%E9%AD%8F%E5%BB%B6%E6%A3%A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二)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在线打印并签名、加盖企业公章);
2.证明企业依法成立的《营业执照》等相关注册登记证件的复印件;
3.知识产权相关材料(知识产权证书及反映技术水平的证明材料、参与制定标准情况等)、科研项目立项证明(已验收或结题项目需附验收或结题报告)、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与转化形式、应用成效的逐项说明)、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总体情况与四项指标符合情况的具体说明)等相关材料;
4.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关键技术和技术指标的具体说明,相关的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资质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材料;
5.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人数、人员学历结构、科技人员名单及其工作岗位等;
6.经具有资质并符合本《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出具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下同)研究开发费用、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7.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8.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包括主表及附表)。
按上述要求提交资料后,经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审核通过,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后,企业就可以到主管税务机关按要求提交资料,进行税收优惠备案,享受税收优惠了。
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注重在研发上的投入,在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的同时,也真正提高企业自身的研发创新能力。
另外,为防止有些企业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保证税收优惠政策真正用到需要扶持的部门和企业,税务机关每年都会对享受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的企业进行检查,对弄虚作假申报不实的企业,将给予严厉处罚。因此,在实际税务筹划过程中,企业应准确把握税收法规政策,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争取高质高效地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由于篇幅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文中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2楼
发表于 2016-7-27 17:39:00 | 只看该作者
藤椅 3楼
发表于 2016-8-1 10:53:4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中国会计视野论坛 ( 沪ICP备05013522号-2 )

GMT+8, 2025-4-4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