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感谢坦克王的无私分享,及其背后的精心准备;感谢管理员团队的辛勤付出。
关于工业4.0,结合相关阅读和听课,有以下问题和思考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工业4.0能否像移动互联网一样快速实现?有无一些基础和前提,如何解决?
当前我们的1.0\2.0\3.0,在很多行业尚须夯实,比如农业机械化水平,比如高端装备行业、机器人行业等,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小,在这些重要的基础层面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工业4.0的推行会否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能否一口吃个胖子,跨越式发展?
二.工业4.0时代,供产销智慧化,财务管理的对象---不同行业的企业组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资表、现表、权益表的结构和内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财管的重点会否变化,应当在哪里?
以资表为例,相关项目可能会减少:
比如货币资金余额下降,预防性资金大幅减少;以销定产下,融资也会变得容易,
应收款项项目会怎样变化?增,减?
比如存货科目余额会否长期趋于0,JIT将变为现实,备品备件也因设备的智慧化而不需库存,原材料、产成品更不待言;
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规模,会否大幅下降,专业分工会否更细,分工协作更多,从而导致单体企业固定资产如生产设备的大幅下降,厂房、库房的大幅缩减?
增项:
人力资本会否进入资表并占据重要比例?是些什么样的人力资本?工人、基层管理者、中高层管理者?研发人员,市场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当机器已由机器来生产和维护时,当生产过程已智能化时,基层操作层面和管理层面的人工已无存在的必要,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与推广应是企业重中之中的工作,其人力资本占比应高;
长期投资会否大幅增加,一是现金无更多出处,二是单个企业已成为链条中的一环,企业工厂化,从而向上下左右关连企业投资?
三.工业4.0背景下生产经营过程的财管工作会有怎样的变化?传统财管职能和工具是否适用?
预算管理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是否已融入4.0的智慧化系统中而不复单独存在?
财务分析,效率分析与管控、投入产出分析与管控等已智慧化,是否还需要财务分析和管控?
绩效评价,如果员工已变成研发、市场开发人员为主,前者是知识工作者,如何评价绩效?市场开发营销人员是否可延用现有策略?从投资者角度,如何评价和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还得归于市场和研发?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