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谈一下案例对我的启示。看到这个案例,我本人包括我们的组员都觉得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各部门各自为政,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总是寻找理由。企业一直在寻找成本管理的最佳模式,但是最终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而裁员成了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看了这些熟悉的景象,我在想要回答案例的两个问题要如何下手,我想到了TOC,想到了波特五力模型,想到了SWOT分析。但是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把这些运用到案例中去。或者说,都是一些零粹的,不知道把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去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次讨论活动,从3月11日到3月20日,其中11日到17日是小组讨论,18日是两个小组把讨论的结果用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汇报完要找出对手5-8个问题,19日要把答案做成PPT,进行回答。20日就是两位老师的点评了。
3月11日,本小组选出了小组长,把整个进度安排好了。11日晚上是各自完成作业,,并且规定了截止日期。还要对作业进行考勤,指定飞鹰把案例绘制成导图,12日进行小组讨论,飞鹰为主持人,这些都是有凤老师的提议。在第一次讨论活动时,我的感觉是大家对案例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散落,没有方向。这个时候,组长提出,针对第一次头脑风暴,由他进行总结整理,他会上传到组里让大家共享,针对他的总结大家要进行2次作业。组长的总结,可以说让我找到了方向,他还专门提出,针对这些共性的认识,让大家思考这些结论的可行性,负面效应,有没有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第二次头脑风暴,组长主持,节奏把握很好,大家也踊跃发言。最后,组长把第二次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整理。还提出要开始PPT初稿了,让大家寻找PPT模板。PPT模板选出后,由于阿默的隔山打牛,没打中组长,打中了我,我成了汇报人。在制作PPT的过程中,由于N年没碰了,非常简单的操作,我都要重复进行很多次。尽管有组长的帮助,但是PPT还是弄到了晚上12点多。第二天也就是17号,组员们在组里集合,一边放映一边提出修改意见,包括字体、颜色、图形、语句、结构等等。还让我在组里先试讲了一遍,当时我的脑子可以说一片空白,就照着PPT阅读了一遍。阅读的结果是10分钟就结束了,而且是主播模式。大家又献计献策,和我说要准备文稿,可以插入口水话,要有停顿。针对大家的意见,我修改了PPT。修改完成,再次上传,我记得我上传的时候大概是快凌晨1点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来,有凤老师两点多就进行了回复。双和喜气洋洋等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意见,这个时候已经是18号了。不想让大家失望,但是一日之间由主播模式跳跃到讲师模式是不可能的,因此我5点多起床,打开PPT,再次进行练习。怎么练习,都觉得效果不好,看到收藏的王纪平老师第三期的管理会计视频,临时起意我打开视频,看王老师的课,进行偷师,看老师是怎么讲课的。18号,我可以说一天都在完成文搞,文稿的内容基本上是有凤老师的第二次作业,然后加进我自己的一些感想、双和喜气洋洋的意见。上午完成了文稿,下午打开PPT,进行练习,当然了只能在心里练习,不能读出声。在文稿里,我标注每一个PPT的页码,这也是大家给我提供的意见。有了这份文稿,内心好多了。
18号,先是一组进行汇报。一组的汇报和我们小组不同,他们先是个人的意见,最后把个人的意见进行汇总。可以说,一组的PPT、内容,做得很不错,最后还穿插了成功案例。当我汇报时,我自己是打开了主播模式,目标是让大家听清楚,打破10分钟,尽可能多讲些内容。讨论结束后,阿默童鞋代表我们组,提出了一堆高难度的问题,要是让我答我一个都答不上。这可能是由于阿默童鞋的工作有关,还有她爱思考学习的个性使然。一组给我们也出了6个问题,针对一组的问题,大家又是一番分析、讨论。最后,又是组长对答案进行整理。并于凌晨两点多上传到组里,说到这里我要点赞,因为组长每次上传时都是凌晨,佩服他的毅力。对于第二次的汇报工作,我们组一致达成意见,由经验丰富的双进行汇报。19号晚上,两组进行了汇报,都不错,当晚大家还交换了聊天记录。在查看一组聊天记录的时候,我才发现在做作业的时候,自己从来没去百度过,对于交钥匙工程,对于牛魔王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并不熟悉,而一组都都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再来说说20号晚上的点评,火版提出了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经验主义、本位主义,提到我们的讨论缺乏系统性,还提出我们一直强调信息化,而研发部门的特殊性是要求保密的,我们在考虑信息化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王纪平老师,则对我们的讨论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例如提出了在订单环节多部门参与讨论是否可行。对于交钥匙工程,我们的一些方案的可操作性。还提出了这个案例应该站在管理会计的角度分析,在点评环节还给我们播放了一些TOC视频。印象最深的是这八个字“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听了老师的点评,我再次回顾之前看到的一则报道: “2015年1月,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过一则名为‘苹果 单 季 净 利 超 华 为 手 机 全 年营 收 国产机遇尴尬’。该报道指出,与其他硅谷巨头对比来看,苹果单季度营收是微软的约三倍,是谷歌的近五倍;苹果利润是微软的3.5倍,是谷歌的6.5倍。而与同行中步步紧逼的三星相比较,苹果已独自占领了高端市场人群。
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负责人余承东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华为手机这两年短期利益都还不错,但是得看跟谁比,跟中国同行比我们利润会比他们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和苹果相比他们一年是几百亿美元利润,而我们收入还不到这个数字。他表示与苹果之间存在着两大差距,一方面是品牌的构筑,以及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即使产品做得很好,品牌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其次是华为在渠道、零售方面的能力。“再次看这个案例,我有了新的感想,成本的世界是有底线的,它是不可能等于0的,而收入的世界是无限的,(脑子里想起那句连天空都不是极限)。开源节流,始终是开源在前面的,想要真正的赚钱,持续的赚钱,第一要素是开源,而不是一味的成本!成本!
还有另外一个新闻:“过去万达商业靠城市综合体模式取得成功,商业地产的投资、建设、管理全部由万达自己完成,通过房地产销售收入现金流来投资万达广场,这种模式无疑沉淀资金较多。因此,万达商业为了长远发展,推出了一种专门设计的轻资产万达广场模式,即万达广场由合作机构专项基金投资,万达负责设计、建设、招商、运营,使用万达广场品牌。这种模式资产全归投资方,所获得的租金净收益,万达与投资方按一定比例分成,如此则实现了没有任何房地产销售,彻底去房地产化,成为一种准金融投资行为。“这个案例我的想法是,重资产模式给很多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成本管理的效果必然受此影响。
最后,我要说21号SNAI论坛上的腾讯课堂“吴晓波中国改革的2015“听后对本次活动的感受。我听到很多的例子,比如提到的鞋子、洗衣机、鱼缸等案例,无一不用事实证明,企业的发展还是要靠创新来增收。吴晓波老师还提出,以后中国市场将没有物美价廉。中国很多企业用成本价来进行销售,有些化工行业如果不破坏环境将生存不下去等等。心情很是复杂,在运用波特5力模型时,我想到的是小米为什么要提倡性价比,我之前的想法是因为竞争对手和你是同等质量,价格很低,你竞争不过苹果,你不能差异化,所以受其他竞争者的影响你必须成本领先战略。我也认为顾客要求价廉物美没错,这一直是大家的共识。但听了吴晓波老师的课,我不仅反问自己,难道你自己没有错吗?作为一位顾客,你要求性价比高。作为员工你想要高工资,但你的企业没有了利润,试问你的高工资从哪里来。我内心另一个想法是,企业以前有了高毛利,赚了很多钱,收入也没涨呀!话看上去有道理,但是企业如果都死了,你(其实就是我)肯定没有了工作,别说低工资,连工资都没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制约因素太多了,成本的世界不简单,而要做到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更是不易。
从活动的开始到结束,作为会计人,财会思维是优势,同时也是劣势,所以我在看问题的时候不全面,不客观。对业务的不理解,导致了纸上谈兵,不切实际。这个成本怪圈到底怎么解决,没有绝对的答案,而这个时候答案对我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团队活动中,我明白了在团队活动中,要站好自己的位置,要明白自己的作用,也懂得了自己知识的局限性,业务能力远远不够等等。继续努力吧!
很感谢各位组员对我的帮助,各位老师的提点,管理员技术员对本次活动所做的贡献! 二组组员:组长: 待兔者 其他组员:清风吹来 sunxijiao 有凤来仪 qq25850253 李英0629 shuangertwins Xiaoyuer929 zclmiss hq2002 feiying20106 阿默 miss-ma lff417 幻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