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舒雅 于 2018-7-23 08:40 编辑
上周五去客户那里,跟客户探讨了一个业务的税负问题。因为这个业务,可以想到的支付或者支出的形式,而各种支付或者支付涉及的税负各是多少,进行测算。就一个税种:个人所得税。找到个这税种以后,去找它合适的税目,发现,真是变化多端。不同的税目涉及的税负各不相同,不同的税目在不同的金额涉及的税负又是不同。在这样多种或多层变化下,对于方案的选择,居然不是固定的。难点:客户到底应该如何去选择? 撇开上面的难点,针对个人所得税里的工资、薪金这个税目就已经足够让诸多纳税人头疼的了,更别提多税目的混合测算、评估。从客户那里了解到他想要的业务模式,回来以后研究了一下不同税目之间的税负,在测算的过程,前提条件是收集各种税目的资料,例如税率等。关于税率已经是最基础、最常见的资料信息了,直接百度就有一大波,对于个人所得税这个税种,算得上相对熟悉。但是整数据测算还是花费了近1个半小时。那么,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税种,就不说去测算啥的了,只是去学习,又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呢?资料搜集成本的投入又是多少呢? 很多时候会发现,对于我们没有操作过的业务,不仅仅是业务操作上理解有难度,对于政策的搜所、业务的判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难度。 提上面的内容,重点是想表达:本人没有接触过IPO的业务。对IPO的理解更多是道听途说。而这一次,通过视野特训营对IPO有个系统、全面、直观的了解。视野特训营第9期IPO主题活动涉及的IPO主题就达到了16个,分别如下所示:企业发展过程及IPO选择的利与弊;国内资本市场介绍及首发的相关政策;IPO过程中对企业财务体系的要求;IPO企业内部财务规范;中介的搭与建——从财务视角来看;企业上市的时间表、关键节点以及注意事项;财务尽职调查;IPO中的内部团队;报表粉饰;IPO中常见的几个法律问题;IPO过程中评估的操作实务;企业IPO过程中的税务风险上中下;关于股改之前的股权激励;IPO尽职调查;国内上市的最新审核变化;善始善终的IPO。 每一个主题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涉及的重难点、注意事项不一一细化。拿税务风险主题来说,这个主题导师就分上中下来讲解,本人对税务接触的相对较多,兴趣也相对大一些。里面有一些内容,本人觉得比较有意思。导师有分享关于IPO税务风险的痛点和痒点。 痛点:要补交的税太多,没有足够的现金;税务历史问题过多,不知道从何着手; 痒点:税务规划、税务筹划,股权架构搭建涉及的税务优惠等;在不同税制设置、税收身份、地点,会有的一些空间。 我们在进行IPO整改的过程,涉及的补缴税费太多以后,又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除了现金流问题。这些都不仅仅是缴不缴税的问题了。导师的分享过程,不仅仅分享了税务风险产生的因素,更是运用《扁鹊见魏文王》的故事讲解了税务风险防控的诀窍,分别多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阶段的税务风险防控措施要点。 对于IPO主要涉税环节分析划分了16个环节:确定上市主体;解决历史沿革;规范账务处理;解决同业竞争;规范关联交易;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股份制改造;股票上市发行;股息红利分配;限售股减持;股权激励。 而在每一个环节里的涉税风险侧重点又各不相同: 股改前期环节:关联交易;技术转让;资产评估增值;股东出资; 股份制改造环节:净资产折投;引进战略投资者;持股架构的搭建; IPO环节:IPO新股;IPO发生费用; IPO其他环节:限售股减持;股息红利;股权激励;并购重组。 关于更多内容,不作详述。关于IPO涉及的政策,有专门一个主题研究与探讨。但是每一个主题里,又都有自己各自的特色政策。例如税务主题相关的政策就足够学上好久。学透、学精所需时间与精力更不在话下。就像开篇提到的,一个点,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规则、制约下,又如何运用、如何灵活运用,都是不同层次的话题。见识了导师案例分享的巧妙之处,更是觉得这IPO要学的,不仅仅是IPO之精要。 学习的这些日月,不仅仅是学到了相关的知识要点,更是以小见大的感觉到了导师们严谨、好学、深究的学习、工作作风。学习的过程,也遇到了各种状况,印象深刻的是导师身体欠安,仍然坚持分享。我不太理解导师坚持的信念。就说我自己吧,我很多时候学习,会觉得有很多的困难,例如要陪小孩讲故事,上班累觉不爱等等,都可以成为自己无法坚持的理由。可是看到导师坚持做分享,自己瞬间被击爆了。导师尚如此,你还有啥理由不学习。 我想,这样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不仅仅开拓自己的视野,更是见证不同的人学习的态度。如何坚持、如何收获。有此一行,感恩、感谢。祝愿视野特训营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