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庄双彦 于 2015-11-10 13:58 编辑
我能够有幸在网上旁听上国会关于第三届管理会计论坛<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也应该说是感谢视野网的各位领导,带着这份感恩,在这次论坛中收货了很多学者,专家,教授的真知灼见。学习了世界领先的行业对会计未来发展的态势及形式,下面聆听两位老师的分享个人做的笔记进行归集,文笔比较简单,知识面不多,都是老师的知识分享。 相信2008年是中国人难于忘记的一年,汶川地震让这个制造大国陷入了举国悲伤中,还未在痛苦中走出来,就传来了美国次贷危机引起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 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世界发生了经济危机的一声惊雷,这更是让世界经济人铭记于心的一年。这让各国政府陷入了反思中,中国政府提出了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建立规划了“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 在论坛的开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黄速建所长,从宏观层面分析了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中国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从落后的制造也发展到如今的制造大国,而并非制造强国,有量却没有质。主要从三个方面可以体现: 1. 生产率增速和资本回报下滑;劳动生产率的增速远低于工资增长率。依拖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经济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单位物资消耗过大。 2.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企业创新能力弱,缺乏产业链的控制力,在国际竞争中缺少话语权,缺少有国际影响力品牌的民族企业,对于涉及高技术、国防安全、关键设备都要依靠进口来满足。 3. 严重的产能过剩;几乎绝大多数呈现产能过剩。 面对的挑战:有来及发展中国家竞争,也有来自发达国家的排挤 1. 在中国过去主要人工成本低在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有足够的优势,但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未来几年还未持续增长,这个优势也逐渐在消失了,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的竞争也更加明显,都在争夺全球资源市场,引进外资企业。 2. 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08年的经济危机过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经济体希望能够在新的一轮工业革命中,抢占产业的制高点,争夺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美国政府提出了“美国创新新战略”日本提出了“新增长战略”德国的“工业4.0” 3. 同时,中国还面临着美国政府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新的国家贸易体制,这两个新协议所涉及的非关税壁垒将会制约中国制造融入新的贸易投资秩序,相信“十三五期间”将会加快东南亚国家替代中国的未做。 中国制造企业依靠“三低”“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的优势以及成为过去,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处于产业链低端,在“微笑曲线”的最底端。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通过三个步骤,最根本的就是企业制造创新,创新促进转型,提高经济增长,在“微笑曲线”上就是延长产业链,制造业服务化。
在此基础上,作为财务人员应该怎么做,接着政治大学郑丁旺校长从未来会计也就是管理会计做了详细的讲解。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云端,大数据,企业的信息变得更加的公开透明,企业不再是以生产产品,客户消费的商业模式,“平台,业态,产品,网络”的模式将越发重要起来。而未来会计的目的,会计的环境也将发生质的变化。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开始推动整合性报告(对组织,治理绩效及前景在外部环境背景下如何在短、中、长期中创造价值,包含财务性及非财务性内容),通过整合性报告彰显影响企业组织的外部环境,被组织所使用或受组织影响的资源和关系,组织如何与外部环境和资本互动体现战略聚焦及未来导向。管理会计未来的财务报告的基本内容: ① 组织概述和外部环境②治理结构③商业模式④风险与机会 ⑤战略与资源分配⑥绩效考核⑦未来展望⑧编制和列报基础。 利用虚拟—-实体系统(CPS),智能化的制造,在地生产在地消费,生产的产品生产的量有消费者决定,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客户,不再需要中间商,网络化的协作,企业平台化,用户个性化,员工创业化(如海尔集团),企业不在需要传统专门的会计核算部门,会计准则IT化每笔业务在发生时由各个部门经办人录入系统,自动生成凭证报表,在未来的企业中,会计与IT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会计专业中IT最好的适合做企业会计,IT专业中会计最好的适合在会计事务所审计。管理会计更多的应该从后台走到前台,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流程,会计报告也应更多的体现未来企业的导向。
个人笔记对论坛两位老师的分享,有不当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