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fu6060 于 2017-1-14 17:05 编辑
读机械工业出版社蓝敏著《税务游戏的经营规则做懂税务的管理者》有感
本书一方面与其说蓝老师是在讲规则,不如说蓝老师是对企业经营者(我们财务人眼里的外行)上的一堂扫税盲课,另一方面这是一本企业财务可以与企业老板沟通涉税事项时,可以参考的书,它会指导企业的财务人员如何与老板说说税的事。看了这本书我有以下感悟:
1、要用规则的眼光看待税务 其实征纳双方谈判的依据都是国家颁布的税收政策,理解不同,角度不同,结果就不同。税务是收钱,纳税人交钱,如何收,如何交,这之间的标准是税务规则,税务的规则,就是政府收钱的规则。一切按规则办事,依法征税,依法纳税。 做为企业经营者,要搞好经营,必备必要的税务知识,就如同你要开汽车,必须知道交通规则是一个意思,驾驶员不能因为不知道交通规则就可以不按交通规则开车,不按交通规则开车一方面自身不安全,另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企业经营者经营企业就如同驾驶员开车的道理是一样的。 书中很多观点与我们平常理解的不一样,税务是一个规则,国家不会因为你不知道税法,就免与你交税的义务,作为纳税人,依法纳税光荣,按规则来纳税,理清各自的位置及权利和义务。
2、企业经营者,要想赚钱,就必须具备纳税的思维 对于一名的企业经营者,要想赚钱,就必须具备纳税的思维。凡规定要纳税的就必须要纳税,凡是没有规定,要纳税的,就必须不纳税。赚钱的思维和纳税的思维要结合。要用法治思维来思考税务问题。
3、税收事项沟通的切入点。一切按规则办事 财务人应何理运用所学的税务知识为企业服务,与企业经营者进行相关税收事项沟通的切入点---一切按规则办事。与其与税务局搞好关系,不如多研究研究税法,在了解税务规则的基础上,与税务局沟通,效果可能要好的过,比单纯的搞好关系要好的多。
4、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学税法 本书适合财务人员学习,换个角度学税法,我们财务人员通常是通过学习国家颁布的税收文件,参加考试等方式学习税务知识,而本书是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来讲我们平常自认为已学的很好的税收政策。
(1)注意商业模式 做为财务人员要多了解企业的业务,了解企业为什么要按某种商业模式运行,而不按另一种商业模式运行,财务人员要帮助企业经营者节税,要在源头要进行税务筹划。税务局是从源头上开始纳税,我们纳税人就要在某项经济业务未发生前就要考虑可能会产生哪些税负。现在是法制社会,国家是依法纳税,我们纳税人是依法纳税,要依法纳税首先要进行税收政策的头脑风暴。
(2)对企业业务多了解,多关心周围的世界,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看书前,我对税务的看法一直是,对于税法我是不断的学习,因为我们国家现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家对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是通过税收政策来体现,我作为一名专业人士,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我的客户,必须不断的学习国家颁布的税收政策,但是我有一个弱点就是对企业的业务不是非常的了解,对市场,对经营只是了解外表的一些现象,对于企业为什么做为项业务,为什么用某种商业模式经营,这背后的故事了解的太少,这本书可以说是换个角度让我们从经营者的角度来学习税法,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企业老板沟通起来,更加的有说服力。
(3)按规则纳税,不是按常规纳税 某种行为是否要交税,平常的思路,会将非规则的思路带进来,我们以前纠结的很多,是不对的,要用规则的眼光将其看成纯粹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应该交的就交,按税务的规则来纳税而不是按常规来纳税。税务局是为了维护税务的秩序,税务局也可能违法征税,税务局的回答不一定正确,他们同样也有生存的压力。 例如:借调人员的费用是否可列支,是否要与税务局沟通,我们拿不准就会与税务局咨询,但是他们最多是税局认可口头答应,不会留下任何的批复。就联系我们问12366 ,他们也是最后说按税法为依据,本次答复仅供参考,我们经常将税务局的意见,放到了首位,其实是不对的。 又如以前在审计时遇到这样一个情况,购买的税控机没有作全额抵扣,说是税务上说了,我们的税负太低,就不要抵了,抵多了,系统里会显示异常,会来找麻烦的。这种做法同样是不对的,没有按规则来纳税。
|